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校园网
发布时间:2018-9-14 10:55:10

 

 

“课程人”在路上

——记小学部2018年课程优化研讨会

  

2018年6月30日下午,恰逢党的生日前夕,深交所大楼顶层会议室,一场“头脑风暴”正在热烈进行。小学部行政干部、学科主任、年级主任、特邀项目负责人,集聚一堂,围绕小学部全科课程、社团课程、其他课程、三六年级验收等方面,就现状说明和优化办法,展开深入研讨。

会议由教务处吴立新主任主持。他说,看一所学校,核心是课程,关键是看人。小学部课程历经前些年的改革探索,成果丰硕,但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着瓶颈与挑战,需要我们居安思危,与时俱进。因此他要求每位与会老师畅所欲言、面对现状提出优化办法,希望通过集思广益,达成共识,大家共建课程,共做“课程人”。

吴珂老师首先发言,介绍了小学部“全科课程”四年来走过的历程。她指出,全科课程的“核心密码”在于“课程内容、课程组织形式、学习方式、成长生态、考核与评价”。而全科的瓶颈则在于“包班制”,因此,全科组也在不断实践尝试打破瓶颈。其实是否包班并不重要,关键是特色课程,今后的全科班也许将改为“全学科介入的课程实验班”。

接下来,老师们踊跃发言,分别就研讨的四个方面或某一方面,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
关于“全科课程”,艰难的四年走过来,老师们都有目共睹,全科人花了很多心血智慧,进行了非常多的创新和尝试。面对目前遇到的“瓶颈”与挑战,很多老师给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。有老师提出可以在其他年级组、或是从校外聘请有专长的专项教师,开展主题式的系列课程,以丰富和完善全科课程内容,也可打破“包班”的瓶颈;也有老师提出,很多人对全科并不了解,可以思考用怎样的方式使全校老师近距离了解全科,形成合力。关于师资问题,可以采用“院校分配+自己培养”的方式,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要与自己的特长相结合,学校要有侧重、有计划、系统地培养全科师资人才。关于全科课程评价,要消除外界对于“自己评价自己”的考察方式的质疑,是否可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,同时也要“走出去”,与全国各地的开创全科课程实验的学校,多学习多互动;有的老师建议全科可以开设模块课程,建立信息资源库、素材库,实现数据共享、资源整合;全科作为课程实验的“试水区”,有赖于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与包容,只要有理想、有信念、勇创新、敢尝试,一定能走出一片新天地。

关于“社团课程”,面对目前社团课程“多而不精”、秩序和管理难以完全把控的现状,有老师提出在课程的“顶层设计”层面,可外请课程专家“把脉”,理清课程逻辑,进行系统设计。需要体现办学特色、充分尊重学生需求。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,了解学生的意愿及评价;也有老师认为,应增加富有深圳特色的、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或实验学校特色文化的社团课程,增加实操性的、特别是适合锻炼男孩子的动手能力的社团课程。还有老师提出,社团课程的开设不求多,先集中打造一些“精品社团”,扩大影响力。另外,社团老师也需要培训,课程设置和开发需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。外请教师需要加强筛选和管理,对学生负责,要充分了解学生该年龄段的学习需求与意愿。科学类社团老师反映,由于学科特殊性,科学类社团,例如“机器人社团”,学员众多,每个人解决问题时间长,社团老师的精力不够,场地和师资都遇到不小的困难。

特邀项目负责人刘洋老师,则为大家分享了他近期所做的一项有关社团课程的问卷调查。他随堂抽取六年级的一个班,男生22人,女生20人,不记名填写,目的是希望听取学生们的真实想法。问卷的问题包括“选课途径、课程种类、真实情况与预想关系、积极程度、是否想换社团”等诸多方面。从数据分析和结果来看,大多数的学生喜欢并认可目前的社团课程,但也有转团的需求,很多学生对社团的宣传和了解不充分,因此在选择上有困难。另外,学生报名和转团的方式不够便捷和规范,家长资源发挥得也不是很充分。对此,社团课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,先解决“吃什么”,再解决“怎么吃”的问题。我们需要考虑未来学生要掌握什么素养,再进行设计,必要时可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把关。

关于“其他课程”。针对目前出现的部分学生不会值日,甚至不会使用劳动工具,自理意识和能力差,不会合作甚至是不愿合作,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等现象,很多老师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自理能力、品德教育等。建议开设“食育”课程、“劳动技能课”“实操类课程”“文明礼仪类课程”等,并应纳入到三六年级的验收项目中。促进学生能力与学识双成长,真正形成健全的人格。

关于“三、六年级验收”,我们首先要思考几个问题:要不要验收?验收目的是什么?验收的指导价值如何?验收形式与内容是否既有对群体性发展的反馈和指导,又有对个体性发展的反馈和指导?通过验收,是否能科学地给学生升学带来指导性建议?因此,面对目前的“一片全是A”“验收内容与当年段期末考试有些内容雷同”“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很难验出真正的朗读水平”“部分教师对验收项目及标准不了解、对学生训练不到位”“只进行学科内容验收,行为习惯验收缺失”等等情况,老师们建议,仍是要从顶层设计入手,确定目标,再谈手段及方法。有老师建议,验收应结合各方面学科特色、教育重点,体现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训练,但也要适当取舍,可以尝试类似于高考的“n+x”方式,n代表规定项目,x代表自选项目。这样既保证底线,又顾及学生特长,希望既能检查学生们学会了什么,又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方向。

最后,顾兵主任总结发言,他表示,今天的会议非常成功,每位老师,都是发自内心的,为学校、为孩子们的发展着想,观点没有对错之分,都消化在共识之中,这将是小学部一次“划时代的会议”。课程改革与发展,无论怎么走,都要坚守这样几个原则:回归初心,瞄准“成人”;放慢心境,敲实素养;转变思维,面向未来;依靠科研,造福师生;“课程权”回归学科教师,以科学治校,以法理治校。

历时三个多小时的研讨会在老师们热烈的讨论中,从疑惑趋向明朗,从压力转为动力,新一轮“课程改革”迫在眉睫,小学部“课程人”又将踏上新的征程。(文\丛晓妍 图\电教室)